新闻焦点
喜报!流水鱼宴成功申报安康市第七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来源: 安康汉水鱼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0日浏览次数: 52
近日,安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安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流水鱼宴制作技艺名列其中,这标志着流水镇传统技艺——流水鱼宴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果。
流水鱼宴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它是由流水镇特殊地理位置与陕南移民餐饮文化的交融影响而形成的。流水鱼宴形成于清乾隆年代。清康熙年本《兴安州志.卷二.风俗志》载:“兴安人性嗜口腹,柴门棚室,食必兼味”。清李国麟纂修《乾隆兴安府志卷十一食货志》载:汉江有“鳊、白、鲤、鲫四名鱼;壁鱼、衣鱼、黑鱼、石蠺鱼、鳖、蟹、虾等”。成书于1989年的《安康县志第六篇第七章水产》载:“草、鲢、鳙、鲶、鳤、鲴、鲂、青、大鲵、罗非”等鱼类。自古以来,汉江两岸人靠水吃水。流水铺(店)、新坝集镇以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而人群聚集,商贾往来频繁,形成码头,码头上的人们炖鱼、煎鱼、蒸鱼、烧鱼、烤鱼、做鱼麟冻、炒酸辣鱼泡、炸鱼骨等,形成“鱼席”。民国初年,流水铺(店)就有“单家的桌子鱼管席,李家盘碗装稀奇”和“田家鱼肉包子香,马家乱炖鱼锅汪”之说。
后随着瀛湖库区的形成及越发便利的交通运输,其他鱼类也添加进来。流水人根据不同的鱼类采用蒸、炸、煎、炒、烧、炖的烹调办法制作菜品,保持鱼的鲜、嫩和纯正味香,形成了体系完整又创新求变的新时代流水鱼宴制作技艺。
此次申报成功的“流水鱼宴制作技艺”,对流水镇文旅融合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下一步,流水镇将深入挖掘流水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加大文旅融合发展,为提升流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天下流水,最美小镇”文化品牌、建设安康休闲旅游目的地而不断努力。